Saturday, November 30, 2013

家鄉的路 走一萬遍也不厭倦


(原文刊載於udn聯合新聞網>廖芸婕專欄 2013.11.18)
家鄉的路 走一萬遍也不厭倦






後記:

11月29日,我在一座大學的操場紀錄一場12分鐘的測速。

這不是我最熟悉的政大操場,不遠處一座高聳的抱石牆,卻令我想起許多年前被登山隊學長半推半就報名的抱石賽,選手不綁繩、地面鋪軟墊的那種攀岩。那時我才初接觸攀岩不到一周,看見那座岩牆就昏了,好高,我懼高,若真的爬到頂,要怎麼跳下來?但不必想那麼多,因為我根本爬不上頂。想想不要辜負學長的好意,為了老人家,去獻醜一下沒關係。

前一晚,代表山隊、決意克難的我們揹了帳篷,紮營在該校網球場。隔天清晨被網球左擊右擊的巨大聲響吵醒,睡況悽慘。竟有選手也在此搭帳,從隔壁爬了進來:「怎麼樣,緊不緊張。」不像是問句,像彼此激勵。又像是兩個帳篷都被網球砰咚聲打醒的無奈,陌生,也好氣又好笑。

後來的比賽怎麼樣,倒不太記得了。現在仍有聯絡的選手很多都是那陣子認識的。因為山而令自己接觸的未曾想像過的領域,即使酸甜苦辣,或蜻蜓點水,都只留懷念。

11月29日,感冒愈來愈嚴重,不曉得是不是黃熱疫苗的關係。有一群熟悉的人還在奔跑,有一些新鮮的人加入了。

我戴起手套、口罩,搓揉生熱一面收緊大衣領口,靴子踩呀踩的,冷得直打哆嗦。

「最後一分鐘!」我站在跑道邊,盯著攝影機的螢幕,
將此刻冷冽假想為寒風中的高山林道,蹲下了,
彷彿看見一只溫度計。

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交錯緊追著彼此像是榨乾所有,不分軒輊
看三四十歲已為人父的學長喘息嚴謹而規律
踩著紮實的步伐
看五十多歲,徜徉過無數岩壁、無數山峰的學長仍帶昔日氣魄
穩健的步伐中
彷彿看見了
樂觀之餘,充滿耐力、耐心的夢想
我的手指因冷風而僵直
「時間到。」我的雙膝跪在跑道上,時光瞬間滑過一陣風,在許多歲月裡。
以為仍在細碎石徑上。

那風中我總又想起了什麼。

這群人,即使穿梭不同的歲月。
也即將一同遠征巴基斯坦7027公尺的金色山峰- Spantik。




******

家鄉的路 走一萬遍也不厭倦

走在山徑,走在雨裡。

「妳走過那麼多地方,最難忘的國家是哪裡?」數不清回國至今第幾人發出相同疑問,她也重複許多人的問句:「哪個國家讓妳還想回去?」像有些朋友見面時總興奮提問:「下一站!去哪裡?」我再度陷入沉思。好像被推入一旦踩地圖、收集海外景點就停不下來的遊戲。而其實,我並不真的走過那麼多地方。

一杯熱可可的時間,又甜又慢分享關於那一場背包獨行的日子。剛從高山上回到平地的我,依約受訪、被攝影,卻不太習慣,踩著高跟鞋的腿卻似乎尚未踏上平地,還在柔軟的松針泥地、箭竹林裡鑽。趁長假攀登了一段中央山脈,山上初識的P捧了一句:很少見到女孩子領隊!聽別人介紹我獨自背包旅行十多國,氣喘吁吁地說:「好厲害,我就離不開這裡。」

這裡是哪裡?山裡嗎?台灣嗎?為何夢想著離開?你可知這女孩在旅途中,漸漸明白了眼前離不開土地、欽羨自己的人們,卻其實是對家鄉認識最深厚、與土地最親密的居住者,擁有最富足的在地經驗。如果你一直想往外飛,你可曾知曉,台灣有兩百多座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是許多外國人慕名紛紛搭機而飛來的?

但大多數的台灣人,窮其一生也不會完成5座,亦即0.16%。即使我們腳下踏的這塊島嶼,有70%都是山或丘陵。人們踏足家鄉以外的眾多土地,卻未曾造訪家鄉深處的山巒丘壑、部落。一位外國好友曾狐疑地說:「我問一個聽說是『旅遊達人』的朋友,聖稜線怎麼走,他竟一點頭緒也無,怎麼回事啊?」

台灣的山迷人在於其「野」,野性十足,將原始的美麗藏在大地皺褶裡。海外的知名山徑十分大器,珠峰基地營康莊大道開車可抵、阿爾卑斯山有纜車、ABC攀登步道已被觀光攤販湧成「蘋果派小徑」、富士山及馬來西亞神山也有寬敞步道可行。台灣的山林丘壑野到什麼程度呢?迷路千萬別迷信找溪谷,你以為降低海拔或隨河漂流能找到幾戶人家獲救,卻可能摔落瀑布一命嗚呼(台灣河川源頭短、坡度陡、流速急)。動不動就柔腸寸斷的國土啊,讓台灣山林處處見崩壁,某些山只要晚了一點就令人惋嘆必須多踢幾K林道、或根本進不去了。還記得大學一年級時,從那個名符其實天長地久走不到邊的溼答答黑壓壓隧道鑽出,大雨中,眼前斗大落石與泥塊紛飛土砸下;隊友們將大背包架在頭頂欲快速通過,可惜一腳踏出,整支小腿陷入爛泥巴動彈不得,愈用力拔卻陷得愈深,幸虧夥伴出手相救。

那些好像都是很久前的故事了,工作後再也沒機會真正地登山。但出國前、回國後的閒暇,台灣山林生機旺盛的「野」再度回擊我心。出國前一趟布蕭丸莫很,大夥拿著山刀揮砍找路,又見山豬又被蜜蜂叮的,在瘴癘之氣中染了一整臉紅色潰爛痘疤下山,連大醫院都說:這什麼怪蟲沒看過,拍照存檔!女孩們淚往肚裡吞,嚴格控制食譜、日曬量、空氣品質以免這輩子嫁不出去。回國後一趟丹大橫斷,每天鑽在又濕又重的箭竹海、芒草堆裡,根本無暇抓走身上那幾百隻吸血膨脹的肥大螞蝗,七彩斑斕扭動著;有一天在營火旁睡醒,看隔壁夥伴滿臉鮮血,嚇出一身冷汗,趕快拿衛生紙塞住耳鼻(以免螞蝗進來產卵)也漸漸習慣。

但我想,沒有山林的野,就沒有那些患難與共、賺人熱淚的故事。學長姊在2002年結婚時,選擇了共同肩負超越一百公斤的重量,用五十天完成中央山脈大縱走,穿越斷崖、密林、崩壁、風雨等重重生命障礙,才到達婚禮地點。若非有一本書記載了這份傳說,我將難以盡信,他們是如何在這趟旅程中被迫面對彼此的契合或不完美,爭執不斷,傷痕累累,卻又不離不棄。那在我一個牙牙學山的小女孩眼中,是艱辛,是浪漫,也是對於生命意義的再提示。而當我讀完,闔上書本,其實也將屆畢業了。

我雖在學生時代體會過登山的魔力,但說不上來,那就像是另一世界,點點滴滴不像山腳下的世界那麼熟悉真實,卻又彷彿和自己最最貼近。出社會後,繁忙的工作致使我勢必遠離那世界。幾年後,辭去工作一個人旅行,回國後和幾名屆退休年的學長重回他們年少時未能完成的路線,才又聽說了早年的故事:颱風天蹲在淹水的窪地,把瓦斯罐舉得老高,眾人發抖著七手八腳煮飯,慘極;眾人正欲辨測風向,一名學長已有答案,原來他半夢半醒時出門小便,被一陣狂風反吹噴到自己的臉,苦矣。眾人本濕得打哆嗦幾近失溫,在那時刻一定破涕為笑。

那幾天,水鹿在我們的營地附近走來走去。遠方有山羌的叫聲,我們仍在雨中氣喘吁吁地前行。

很多年前,有三位學長攀登一條難度路線,卡在一處危險斷稜進退不得,害怕不慎失足就跌落山谷。雖他們攜帶繩索,但地形過大無法架繩。通過需要的是勇氣,踩出的第一步必須輕巧,藉力快速完成下一步,遲疑太久就可能墜落。眾人不知如何是好,試了又試,只有一人鼓起勇氣跳了過去。

那人回頭,看著已共患難多日、手足無措的隊友。他決定還是拿出了繩子,用一端綁住自己的身體,另一端交給他們。「綁在身上,」他說:「我知道這條繩子無法確保我們的安全,可是,至少你們會知道,如果你們掉下去,我也會和你們一起下去。」同生共死的情懷鼓舞了隊友,他們拿出勇氣一一通過了那個斷崖。

如今他們都過得平安,養兒育女,遙想這則年輕時的故事。工作多年後,又開始決定好好請個假,重返山林。

這些都是我、或身邊人的親身經歷,這幾年身邊多了些嚮往登山、旅行的朋友,但我很少和他們說起這些故事,也許會嚇得他們不敢再出發。但我想說,是這些故事讓我愛上登山,也是學生時代的登山訓練,讓我有體魄或心情揹著三十多公斤的登山大背包,一個人去旅行。後來我才明白,為何我會熱愛登山如同熱愛獨自旅行,因為登山即是一件必須常常與自己對話的事。

***

其實,就像完攀七大洲最高峰的伍玉龍說過:「除非自己不小心、太冒進,否則爬山比在高速公路上開車還安全。」大多數時候,爬山並不那麼危險,只是疲累。於是你問我那些辛苦,可它們在我心裡都不成苦。如果你能看見如同大雨中有人退縮,但仍有人歡笑著玩雨、時而嘆氣、時而開懷,你會相信那些好壞無論如何都是人生一部分,累嗎,也一下就過去了,和真正的苦真是十分十分地遠。

但你會懷念,在台灣的心臟地帶,聽見自己的心跳。

這幾年,山上似乎很少下雨了,不曉得為什麼,天氣總是不錯,不像以前動不動就滂沱一身濕。但我從未忘記走在雨裡的滋味,正如會被記住的(或被老朋友多年後拿來說嘴的),總不是最平順的日子,而是那些苦日子以及苦盡甘來的甜美。大學時縱走南一段,穿登山鞋硬梆梆地攀爬大雨中濕滑地形,摔得不輕,滿腿瘀青。下山後卻還是想著要上山,而且重新擁抱一雙便宜的雨鞋。

在多雨的木柵度過學生年代,每次傘被吹花的時候,只要想著無論多少山頭、多少稜線,也都是淋著司空見慣的大雨(廉價雨衣擋不住的)一身泥濘狼狽走完,想著想著,心就平靜許多,可以慢慢走。

面對平地的大雨也都能不怕了,不舒適,也沒什麼好大驚小怪的。倒是懷念起在山間,冰雹打在鋼杯上叮叮咚咚的響聲,或穿過一片箭竹林時,柔軟的窸窣聲……。

下山後,一群為了爬山吃了好幾天泡麵的窮學生,終於歡呼,要吃一頓熱騰騰的火鍋……。

不苦難,就不會珍惜安全的可貴;安逸了,還是有點懷念過去苦過的日子。我從未忘記走在雨裡的滋味,卻也很難向人說起。只能在初次嚮往山林的同伴哭得淅瀝嘩啦的時候,心中祝福她會度過這個難關的;在他碎碎念著好累好累爬完這次山就不想再爬山了時,也都知道他下次一定會再來。

這次趁長假攀登了一段中央山脈,許多人都因雨撤退了。僅剩我帶著幾位隊員繼續前行,本以為全身溼透、寒冷又揹著大背包的一個女孩兒,會像大多數人一樣疲於路途辛苦,滿心糾結。下山後,只見來時路上的涓涓細流,已在大雨中匯聚奔瀉成了大瀑布,我跨了過去,聽見她在身後驚喜呼出:「瀑布耶!雨天才看得到這樣子……。」那一刻,我的心感動不已,欣慰她風雨兼程也無所懼。

想起自己學生時代克難登山的日子。或見盤古蟾蜍跳呀跳的,跳開泥路後緩慢地爬行在林間。「用爬的耶,不是用跳的耶,哈哈哈。」眾人興奮不已,明明是雞毛蒜皮小事,那一刻,有幾顆心彷彿又隨著風吹回了少年。我們偷偷鑽進了一間小巧無人的荒置山屋,煮好幾杯冬瓜茶。想想。

山是教了我們許多事。

你問我旅程中的辛苦,我想說的是,那些都並不令人生厭。而家鄉的路,更是再苦,要我走一萬遍也不厭倦。

4 comments:

  1. Hi Miss 廖芸婕,

    I read your 無辜平民:以巴戰爭最大受難者 and would like to point out some other views for your reference. Sorry, this may not the best site for the information.

    Searching for thuth in Gaza conflict: http://www.ottawasun.com/2014/08/06/searching-for-truth-in-gaza-conflict

    More truth about Hamas:
    http://www.ottawasun.com/2014/08/05/more-truths-about-hamas

    ReplyDelete
    Replies
    1. Hi! Thanks for sharing. Personally I don't think IDF should be the only one being condemned. Yes, it's war, which unreality wouldn't help much. Yet to point out the crux of the problems is still necessary when both sides were not completely flawless, like what I mentioned in article. It's always good to hear from different sources and views, since media can be misleading at times. I personally have friends in Gaza- where I'd love to be if possible- who helped me distinguish the truth from all source of information.

      Delete
    2. Glad to hear from you. Let's keep paying attention to this.

      Delete